九  溪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/洪明
毅  摄影/洪保平

九溪十八涧,在西湖西南群山的怀抱之中,后被列入新西湖十景,称九溪烟树。 九溪久负盛名,在我的记忆中,它却只是一个依稀的影子,不能不说有些遗憾。最近,听说九溪已被整修一新,又适逢暑假,便约了几个同学去那儿玩。
 
要到九溪,必须翻过一个很大的坡。时值酷暑,烈日当头,我们一行六七人冒着烈日,自行车骑骑推推,慢慢地向上爬着。我们知道,只要越过这一道关口,通往九溪之路便会向我们大开,这叫先苦后甜,吃得苦上苦,方知甜中甜。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半个小时以后,已坐在坡顶休息的我们又重新跨上自行车,向大山的深处挺进。渐渐地,山高了,树粗了,水泥路渐渐变成了石子路。自行车一颠一颠的,整辆车各个部分不停地响着,别说还挺有韵味的。路旁,树木渐多,在昨晚阵雨的冲刷下恢复了因连日暴晒而失去的光泽,更挺拔、秀丽。随着头顶太阳越来越高,脑门上的汗水也越来越多。我们更加迫切地盼望“溪”的到来。当我们听到山泉的叮咚声在耳际响起时,都不顾车的震动,飞也似地向前骑去。
   终于,一条七八米宽的小溪横在我们的面前。溪的左边是高山,是溪水汇集的地方;溪的右边,环行的树林和小山围绕出一个幽深的山谷。它是那样绿,绿的山,绿的水,绿的树,甚至连溪边的石头也变成了绿色;它是那样清凉,阵阵微风从山谷中吹出,再加上似乎冒着冷气的溪水,简直是一个清凉世界;它是那样地幽静,只有叮咚的溪水声和不时传来的几声鸟鸣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阳光透过树林、树叶的间隙洒在溪水上,形成了朵朵光斑,使溪水变得更加透明清澈,富有活力。
  如此美丽的景色使我们怔怔地站了几分钟,然后便不约而同地同时扔下自行车,裤脚一卷,鞋子一脱,冲进了溪水。我们有的打水仗,有的捉鱼,捉虾,有的打水漂,而我则躺在溪边的石头上。调皮的水花撞击着石头,不时溅到我的脸上,冰凉的。阳光好像被碧绿的枝叶过滤了,再不是那样的灼热,有的只是阵阵清凉。

  九溪的溪水东出自翁家山的杨梅岭,约七八里。西出自龙井的狮子峰,约五六里。九溪与十八涧相汇合后,南注钱塘江。号称十八涧,九之倍数,无实指,虚拟之数。   
 
不一会儿,我们就恢复了元气。带着一身湿漉漉的水汽,我们又向着第二条进军
 

     

  九溪,是西湖景观中没有丝毫人工凿痕、不见点滴矫揉造作的景点,一切顺乎自然,富于野趣,因此,备受前人推崇。晚清著名学者俞检樾(曲园)在杭州任诂经精舍山长时,暇时倘详徉湖山,最偏爱九溪。他在《游九溪十八涧记》有精彩的论述:
   西湖之胜,不在湖而在山。白乐天谓冷泉一景,最余杭而甲灵隐,而余谓九溪十八涧,乃西湖最胜处,尤在冷泉之上也。
   他还写道:
逾杨梅岭而至其地,清流一线,曲折下注,虢虢作琴筑声。四山环抱,苍翠万状,愈转愈深,亦愈幽秀。余所谓“重重叠叠山,曲曲环环路,丁丁东东泉,高高下下树。”寥寥数语,把九溪的景色尽概括之中了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沿着蜿蜒的小道,又一条小涧出现在我们眼前,我们仍是那样兴奋,那样快活地嘻水。我们忘了一切,忘了考试,忘了作业,忘了老师严肃的双眼。我们完全沉浸在这难得的、无比的欢乐之中。溪水也被我们所感染,哗哗地,流得更欢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1998年9月 浙大附中初三(1)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写于杭州

 

  

      返 回